钢水包搬运是炼钢流程中连接冶炼与浇铸的核心环节,冶金专用桥式起重机需在 1500-1700℃钢水的高温辐射、数百吨重载及钢渣飞溅的严苛环境中,实现钢水包的平稳吊运与精准对位。当前这类起重机已形成针对钢水包搬运的专项设计体系,其设备配置、作业规范与安全防控均深度适配转炉出钢、精炼转运、连铸浇铸等实际工况,成为保障炼钢安全的关键支撑。

设备结构配置以 “重载承载、高温防护” 为核心,形成差异化适配方案。承重结构普遍采用四梁四轨或双主梁铸造起重机机型,主梁选用 Q345B 低合金钢板焊接而成,表面喷涂耐高温涂料可耐受 600℃以上辐射热,300 吨级起重机的主梁筋板间距加密至 80mm,确保承载 250 吨钢水包时无永久变形。起升系统采用 “双驱动 + 双制动” 冗余设计,电机选用 YZR 系列冶金专用机型,具备 3 倍以上过载能力,配合 “盘式 + 鼓式” 双制动器,制动安全系数不低于 1.5,任一部件失效时仍能维持载荷稳定。吊具作为直接连接钢水包的关键部件,采用 42CrMo 锻造吊耳,与吊钩接触面积较普通吊具增加 30%,并配备机械卡舌与液压锁双重闭锁装置,某炼钢厂应用后彻底消除了脱钩隐患。
规范化作业流程是钢水包搬运的核心实践要求,每个环节均围绕 “防晃荡、防溢出” 设计。作业前需执行双重检查:操作人员通过司机室检测系统确认叠片式吊钩与钢水包耳轴的锁闭状态,核查 8×61WS-IWRC 型耐高温钢丝绳的磨损量,该类型钢丝绳外层陶瓷涂层可耐 300℃以上高温,抗老化能力较普通钢丝绳提升 60%。吊运启动阶段采用 “试吊确认制”,先将钢水包微微起升 10-20 厘米,检查吊具受力、制动性能及钢水包密封性,确认无误后以 0.6-1m/min 的低速起升,避免冲击载荷引发钢水晃荡。转运过程中,大车运行速度控制在 45m/min 以内,吊运高度保持 16-22 米的安全距离,路径严格避开人员密集区与设备群,通过随动式司机室的全景视野实时监控钢水包状态。在连铸机或精炼炉对位环节,借助变频调速系统将小车运行速度降至 5m/min 以下,配合吊具横梁的倾角传感器(倾斜超标 0.5 秒内切断动作),将钢水包倾斜角度严格控制在 5° 以内,防止钢水溢出。
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结构防护 + 智能监测 + 应急联动” 三重防线。结构层面,司机室采用双层防爆玻璃与 50mm 厚硅酸铝隔热棉,将室内温度控制在 30℃以内,主梁与端梁加装钢渣防护挡板,距离钢水包不小于 1.5 米。监测系统在钢水包耳轴、吊具横梁部署应力传感器,精度达 ±1MPa,同时通过红外测温仪监测包体温度,当外壁温度超过 500℃(预示耐火层破损)或称重偏差超 3%(可能渗钢)时立即预警。应急机制采用 “三级制动” 逻辑,预警时自动减速,超标时停止动作,紧急情况触发安全制动器,0.3 秒内实现钢水包悬停,同时联动车间广播与应急灯指引人员疏散,某钢厂模拟泄漏时撤离仅需 40 秒。
实际应用中,设备配置与工况的精准适配成效显著:300 吨级双梁起重机可稳定承担 250 吨钢水包从转炉到连铸机的转运任务,日均作业 30 余次无故障;中小型电炉车间的 100 吨级设备通过单小车双钩设计,兼顾钢水包与辅料吊运,单次对位时间控制在 3 分钟以内。从转炉出钢的高温重载到连铸浇铸的精准对位,冶金专用桥式起重机的每一处设计与操作都紧扣钢水包搬运的安全需求,成为炼钢流程连续运行的核心保障。